疾病百科 >>所属分类 >> 皮肤科    儿科    中西医结合科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痱子的简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痱子,又叫热痱红色粟粒疹,热痱;属皮肤科、儿科、中西医结合科类疾病;常发于皮肤等部位;该病无传染性且不在医保范围。
  痱子又称“热痱”、“红色粟粒疹”,是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小丘疹、小水泡。好发于夏季,多见于排汗调节功能较差的儿童和长期卧床病人。由于瘙痒而过度搔抓可致继发感染,发生毛囊炎、疖或脓肿。  

痱子的病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病系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气温高、湿度大时,皮损增多,气候转凉,皮损逐渐消退。

痱子的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1、红痱:

  (1)基本损害为针头大尖顶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呈密集排列,但不融合。

  (2)多发于额、颈、胸、背、肘窝、腘窝等部位。

  (3)自觉有痒和灼热感。

  2、白痱:

  (1)皮损为非炎症性针头大小、半透明水泡,泡壁薄,轻擦易破。

  (2)好发于躯干部,尤其是胸部。

  (3)无自觉症状。

 

痱子的检查编辑本段回目录

  根据在夏季或高温湿热或通凤不良的环境,头面部、躯干出现小丘疹或小丘疱疹,急性发作,无明显自觉症状,诊断一般不难,无需检查。

 

痱子的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由于瘙痒而过

  须与夏令皮炎相鉴别,两者从分布、部位到皮损形成等方面均不同。

度搔抓可致继发感染,发生毛囊炎、疖或脓肿。

 

痱子的注意事项编辑本段回目录

  1 一般治疗: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小儿要勤洗澡,及时擦干汗及更换衣服;发热、卧床病人,勤翻身,经常洗擦皮肤。可进食清凉解暑药膳,如绿豆糖水、绿豆粥、清凉糖水等。 避免搔抓,勿用肥皂洗擦。

  2 可内服清热、利湿、解暑的中药或制剂。

  3 可外用消炎、止痒制剂,如继发细菌感染,可用庆大霉素稀释后外用。

  4 继发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痱子的食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a

痱子的护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平时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清洗后扑撒痱子粉可预防痱子发生。

  1.室内要通风,尽量降低室温,保持凉爽及干燥,湿热的空气对痱子的消退不利。

  2.勤洗澡,洗澡时要用温水,禁用热水烫洗,凉水也不好,禁用带刺激性的碱性肥皂。洗后要立即擦干。

  3.涂痱子粉或爽身粉。这类粉剂多含滑石粉及氧化锌,主要作用是吸汗、干燥、清凉等。

  4.得了痱子以后不要涂油膏,其使用后皮肤浸软,妨碍汗液蒸发。

  5.勤更内衣,穿着宽松单薄布料衣服,这样就可以避免痱子的发生。

 

痱子的并发症编辑本段回目录

  由于瘙痒而过度搔抓可致继发感染,发生毛囊炎、疖或脓肿。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 下一篇福克斯-阜太斯病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