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所属分类 >> 传染科    中西医结合科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的简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又叫地中海斑点热,马赛热,南欧斑疹热,纽扣热;属传染科、中西医结合科类疾病;常发于皮肤、全身等部位;该病无传染性且不在医保范围。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即蜱伤寒、地中海斑疹热(MSF),亦称北非蜱传斑疹伤寒、肯尼亚蜱咬热、印度蜱传斑疹伤寒、南欧斑疹热,是蜱传立克次氏体病之一,由接触带蜱的狗所致。有头痛、发热、皮疹、肌痛等症状。在南欧、非洲和中亚中较为盛行,也可见于从上述地区返回的旅行者。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的病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发病原因

  病原为康氏立克次体(R.conorii)。另一病变是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病原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siberica)。第三种蜱传立克次体感染为昆士兰蜱传斑疹伤寒,病原为澳大利亚立克次体(R.australis)。

  本病在1910年最先发现于突尼斯,继而沿地中海一带有发病。本病主要见于地中海沿岸,南美、非洲、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地区,从俄罗斯欧洲部分经西伯利亚至前苏联远东部分,南下至印巴次大陆。中国于1958~1983年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区证实有此病存在,并分离出不同血清型的立克次体。本病是通过寄生于犬体的血红扇头蜱为媒介,叮咬人体时,经皮肤伤口,将犬的或蜱自身贮存的立克次体感染给人。本病多发生于蜱最为活跃的春季及夏初。发病者多呈散发性。

  (二)发病机制

  本病经蜱叮咬人体时,把病原体注入人体先在局部淋巴结繁殖,以后释放入血液形成立克次体血症,造成血内内皮细胞炎症,引起各个脏器的功能异常。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的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临床症状:本病多发生于儿童,潜伏期为3~7天,症状较轻,病程约两周左右。

  发热: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寒战,体温迅速上升,高达40℃。发热多呈弛张热型,偶有稽留不退者。高热持续约8~10天,然后逐渐降至正常。

  疼痛症状:剧烈头痛、关节痛、腰痛、肌肉疼痛、

  皮肤症状:被蜱叮咬处1 周内,在蜱叮咬处出现一特征性的“黑斑”, 但不会在所有病例中均出现。丘疹逐渐发展为中心坏死性黑色溃疡。损害很像烟头灼伤,直径2~5mm,中心发黑,表现为小的浸润块,其上盖以棕色痂皮,周围绕以红晕。局部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发病后第4~5天出现全身散在的淡红色椭圆形斑丘疹,不一,边缘清楚,最先见于前臂,逐渐扩展至颜面、掌跖部乃至全身或仅见于胸背及四肢内侧。少数可见出血性损害,为皮内小出血点。随着体温下降,皮疹逐渐消退。

  其他症状:血压偏低,结膜充血,脾肿大,乏力,腹泻,呕吐等症状。

  诊断:

  由病区归来的旅行者若存在上述症状,必须高度怀疑为该病,本病特征为虫咬处“黑斑”,在早期及恢复期进行血清特异性补体结合试验可做出诊断。Weil-Felix反应多数病例都有作用于OX19抗原的凝集抗体,约于病程第2~3周出现。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的检查编辑本段回目录

  血夜检查:血沉增快、丙谷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升高,OX2 及OX19 阳性。

  结合试验:采用纯化的康诺尔立克次体抗原作补体结合试验,双份血清间滴度升高4 倍或以上。

  间接免疫荧光法: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抗康诺尔氏立克次体IgM抗体滴度明显增高。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的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注意应与虫媒其他类斑疹伤寒鉴别。根据其不同的发病区域、临床特点及特殊血清学反应可以鉴别。

  1.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流行区亦常有钩端螺旋体病存在。两者均有发热、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故应注意鉴别。钩端螺旋体病常有腓肠肌痛,眼结膜下出血,早期出现肾损害,而无皮疹、焦痂或溃疡。

  2.斑疹伤寒:有发热、斑丘疹,但无焦痂、无淋巴结肿大。

  3.伤寒:起病缓慢,体温逐渐升高,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腹胀、便秘、右下腹压痛、玫瑰疹常见。

  4.登革出血热: 头痛、全身疼痛较显著。较常同时出现斑丘疹和皮下出血点。

  5.流行性出血热:高热时头痛、腰痛和眼眶痛较明显,体温下降时较常出现休克,皮下出血点、瘀斑常见,少尿或无尿常见。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的注意事项编辑本段回目录

  预防措施包括灭蜱,治疗病犬及其他啮齿动物,注意个人防护,特别在蚊虫活泼的夜间。有条件或必要时,可用化学药物对家畜、住室、人畜必经途径两旁的植物等喷洒进行灭蜱。

  深入非洲野外旅游的人,穿戴能减少皮肤暴露的衣物,暴露的皮肤可涂抹含有DEET的驱虫剂,防止蜱的叮咬。到南欧旅游的人,如在春、夏季节作穿越市郊和农村的长途步行,应注意搜索蜱。所有前往危险地区的游客,应预防性服用小剂量广谱抗生素作为药物预防,同时采用其余个人防护措施。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的西医治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治疗

  多治疗同其他立克次体病。用药后2天内退热。

  (1)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疗程均为8~10天。8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四环素类。

  四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2g/d,儿童25~40mg/ d,分4次口服。

  多西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0.2g/d,儿童4mg/ d,每日服药1次或分2次服用,首次剂量可加倍。

  米诺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0.2g/d,儿童4mg/ d,每日服药1次或分2次服用,首次剂量可加倍。

  (2)氯霉素:常用剂量为成人2g/d,儿童25~40mg/d。每日剂量可作静脉滴注或分4次口服,退热后剂量减半,继续用7~10天,以免复发。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氯霉素。

  (3)土霉素:口服:1次0.5g,1日4次。8岁以上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30~40mg,分3~4次服。与四环素有密切的交叉耐药性。

  (二)预后

  本病预后较好,早期治疗治愈率达100%。病程约2周,鲜有死亡。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的护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起病时常易被误以为感冒。如果病人有长时间发热不退,近周内又有在野外草丛随意坐卧或接触带有病虫的动物时,应注意有否淋巴结肿痛及附近有否焦痂。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期及早确诊。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的并发症编辑本段回目录

  康诺尔氏立克次体感染后预后多较好,并发症少见,偶有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治疗后可恢复。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库鲁病 下一篇开合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