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所属分类 >> 中医科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热哮的简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热哮,属中医科类疾病;常发于口等部位;该病无传染性且不在医保范围。
     热哮是指肺热炽盛,痰壅气升所致的哮吼。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俗称痰火。多发于炎暑季节。证见哮喘痰鸣,烦热燥渴等。治宜清肺泄热,顺气化痰,用桑白皮汤、白虎汤加黄芩、枳壳、栝蒌。《鸡鸣录·哮喘》:“热哮,俗名痰火。口渴苔黄,小溲短赤者是也。莱菔子二两,风化硝一两,共研,蜜丸芡子大,每一丸,噙化。”

热哮的病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热哮病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危重证候.喘病古代文献也称“鼻息”,“肩息”,“上气”,“逆气”,“喘促”等.

热哮的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由痰火内郁,风寒外束所致.《医宗必读》卷九:“别有哮证,似喘而非,呼吸有声,呀呷不已,良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食,或因积火熏蒸,病根深久,难以卒除.”《症因脉治》卷二:“哮喘之症,短息倚肩,不能仰卧,伛偻伏坐,每发六七日,轻则三四日,或一月,或半月,起居失慎,则旧病复发.”其证喘急而喉中有痰如拉锯声,重证可见张口抬肩,目胀睛突,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汗出似脱.反复发作,可致脏气虚衰,真元耗损.治宜培补脾肾.发作时宜祛邪,宣降肺气,涤痰平喘.虚实挟杂,扶正与祛邪并用.

热哮的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肺-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热哮的食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鲥鱼性平,味甘。虽能补虚损,益脾肺,但根据民众及古代医家经验,鲥鱼属于“发物”。如《本草求原》中说:“发疥癞。”《随息居饮食谱》中还说:“诸病忌之,能发痼疾。”支气管哮喘正是属于。宿根痼疾“,无论寒哮热哮,均当忌食。

  黄颡鱼俗称黄刺鱼。性平,味甘,能补脾胃。但根据前人经验,黄颗鱼属于“发物”。《随息居饮食谱》说它“发痘疮”。《日用本草》还认为“发风动气,发疮疥,病人尤忌食之。”支气管哮喘属痼疾,有宿根,“发物”皆当忌食。

  杏子性质温热,不可多食,容易造成膈热烦心,内热加深。如《本草衍义)中说:“多致疮痈及上膈热。”《饮食须知》也指出:“多食昏神,令膈热生痰,动宿疾。”由此可见,支气管哮喘之人,尤其是热哮病人,切勿多食。否则会导致病情加重,或诱发哮喘。

  石榴无论甜石榴或是酸石榴,其性皆温。据《日用本草》中记载:“其汁恋膈成痰,损肺气,病人忌食。”《随息居饮食谱》也指出:“多食损肺,助火生痰,最不益人。”支气管哮喘病宿根在痰,石榴“助火生痰”,或“恋膈成痰”,这对病情多不利,切勿多食之。

  樱桃性热,味甘。虽有益气健脾之功,但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支气管哮喘之人,尤其是热哮者,切忌多食,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如唐。孟诜曾说:“有暗风人不可食,食之立发。”《日用本草》还说:“其性属火,能发虚热喘嗽之疾。”《饮食须知》也告诫:“宿有湿热病及喘嗽者,食之加剧,且有死者。”

  龙眼肉俗称桂圆。其性温热,甘甜滋腻,易助痰助火。《药品化义》即有告诫:“龙眼肉甘甜助火,若心肺火盛,皆宜忌用。”《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认为“内有郁火均忌。”所以,支气管哮喘若属中医“热哮”者,切忌食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热咳 下一篇热射病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