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所属分类 >> 中医科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羊胡疮的简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羊胡疮,属中医科类疾病;常发于口等部位;该病无传染性且不在医保范围。
  羊胡疮是一种发生在口唇周围胡须部位毛囊及其周围的化脓性皮肤病。以反复起脓疱,缠绵难愈为临床特征。主要发生在男性胡须部位,相当于西医所指的须疮。

羊胡疮的病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口周是足阳明胃经和任脉循行经过部位。脾胃两经湿热,循经上攻,郁而不散而成本病。湿郁化热,热盛肉腐,故可见脓头,湿热浸淫则湿烂成片。

羊胡疮的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病主要发生在上唇和颏部,初起为粟米样丘疹或绿豆大小的脓疱,中央有须毛贯穿,丘疹间皮肤潮红肿胀,表面可附有黄痂或鳞屑,须毛周围化脓,毛根松动,易于拔出,皮损可融合成片,并见潮红、湿烂、流水、流脓、结痂,后脱屑而愈,但易反复发作。自觉症状常有瘙痒、烧灼和疼能感。

  羊胡疮的诊断依据

  1、多见于成年男性。

  2、皮损发生在口唇周围。

  3、皮损为脓疱或炎性毛囊丘疹,中央有须毛贯穿。

  4、自觉有瘙痒、烧灼或疼痛感。

  5、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羊胡疮的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毛囊炎(folliculitis)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 中医学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状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疮、发际疮、羊胡子疮、蝼蛄疖、蝼蛄患、蟮拱头等。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

羊胡疮的中医治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1.疮疖膏药:外用,视疮疖大小选用小张或大张药膏,加温软化后乘温热贴于患处,稍加按压,2-3日换药1次;如果疮疖溃破出脓,则宜每日换药1-2次,待脓出净后可再贴1-2次,使其根盘硬节完全吸收。凡正常皮肤在贴膏药后发生红斑,皮疹或瘦痒,应及时停用本品。

  2.连翘败毒丸:每次口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清血解毒丸:每次口服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4.拔毒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隔日换药1次。

  5.小败毒膏:每次口服15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6.大黄廑虫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温酒或温开水送服。

羊胡疮的护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羊胡疮的护理与预防

  1、患者虽无全身症状,但应及时治疗,经常清洗双手。

  2、用过的剃刀用具,应予消毒处理。

  3、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发物之品。

羊胡疮的并发症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病患者中的多数人有皮脂溢出。室内工作者较户外工作者更易患本病。疲劳及精神紧张可能会促使须疮复发。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羊痘 下一篇羊膜带综合症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