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所属分类 >> 中医科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夹阴伤寒的简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夹阴伤寒,属中医科类疾病;常发于腹部等部位;该病无传染性且不在医保范围。
     夹阴伤寒是中医诊断病名,系指在性交之后感冒风寒,临床表现为身热面赤,伴有小腹绞痛,双下肢逆冷,上腹部胀满,或呕吐或腹泻,甚则舌卷阴囊收缩等症。    张仲景伤寒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说明此病在起病之初,由于肾阳式微,邪从虚寒而化,故有脉微细,但欲寐等阴静衰頽形证也。其曰反发热,脉沉者,乃由于患者正气虚弱,寒伏于里,虽发热为由阴出阳之兆,而里阳不能鼓托,故脉不见浮而见沉。其关键在脉沉,故知为少阴之反发热,是即所指少阴而兼太阳之表。少阴里虚,不可发汗,兼表又得不发汗,故须以温经助阳以撤邪之法,使外邪之深入者可出,而里阳亦不因之外越也。此证的前后各阶段,千变万化,必须验体辩证,掌握四诊八纲,而辨析此中真假证证状。

夹阴伤寒的病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般认为,此病从色欲中得来,是年轻人易患之危险疾病,言下有谈虎色变之概。予以为此证非单指入房致病而言,其阳虚阴盛,伏寒化热者,主要是体质先亏,真阳不足,不能鼓邪外达,以致感邪而不即发。初起证状,不甚显著,以后热度转高,往往呈阳证假象,此即伤寒论少阴病之反发热。

夹阴伤寒的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夹阴伤寒,古方书无此病名。但一般认为,此病从色欲中得来,是年轻人易患之危险疾病,言下有谈虎色变   予以为此证非单指入房致病而言,其阳虚阴盛,伏寒化热者,主要是体质先亏,真阳不足,不能鼓邪外达,以致感邪而不即发。初起证状,不甚显著,以后热度转高,往往呈阳证假象,此即伤寒论少阴病之反发热。仲景伤寒论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说明此病在起病之初,由于肾阳式微,邪从虚寒而化,故有脉微细,但欲寐等阴静衰頽形证也。其曰反发热,脉沉者,乃由于患者正气虚弱,寒伏于里,虽发热为由阴出阳之兆,而里阳不能鼓托,故脉不见浮而见沉。其关键在脉沉,故知为少阴之反发热,是即所指少阴而兼太阳之表。少阴里虚,不可发汗,兼表又得不发汗,故须以温经助阳以撤邪之法,使外邪之深入者可出,而里阳亦不因之外越也。此证的前后各阶段,千变万化,必须验体辩证,掌握四诊八纲,而辨析此中真假证证状。笔者认为此证诊断治疗各法,有不同于一般时证者,今试详论其证治。

夹阴伤寒的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夹阴伤寒,古方书无此病名。但一般认为,此病从色欲中得来,是年轻人易患之危险疾病,言下有谈虎色变之概。予以为此证非单指入房致病而言,其阳虚阴盛,伏寒化热者,主要是体质先亏,真阳不足,不能鼓邪外达,以致感邪而不即发。初起证状,不甚显著,以后热度转高,往往呈阳证假象,此即伤寒论少阴病之反发热。仲景伤寒论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说明此病在起病之初,由于肾阳式微,邪从虚寒而化,故有脉微细,但欲寐等阴静衰頽形证也。其曰反发热,脉沉者,乃由于患者正气虚弱,寒伏于里,虽发热为由阴出阳之兆,而里阳不能鼓托,故脉不见浮而见沉。其关键在脉沉,故知为少阴之反发热,是即所指少阴而兼太阳之表。少阴里虚,不可发汗,兼表又得不发汗,故须以温经助阳以撤邪之法,使外邪之深入者可出,而里阳亦不因之外越也。此证的前后各阶段,千变万化,必须验体辩证,掌握四诊八纲,而辨析此中真假证证状。笔者认为此证诊断治疗各法,有不同于一般时证者,今试详论其证治。

 

  

夹阴伤寒的食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夹阴伤寒食疗方:

  1)组成:生姜9 克、炒芝麻15 克、葱白60 克、细茶6 克。用法:酒煎,去渣热服。说明:服药后盖被而卧,汗出而愈。

  2)组成:附子9 克、人参9 克、干姜12 克。用法:水煎冷服。

  3)组成:生姜90 克、黑豆60 克。用法:水煎,去渣温服。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夹阴伤寒的中医治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夹阴伤寒,指伤寒患者在病中因房事而加重病情,证见面赤微热,或不热而面青,小腹绞痛,足冷蜷卧,或吐或利,心下胀满,甚至舌卷囊缩,脉沉微细。

  方1

  【组成】生姜9 克、炒芝麻15 克、葱白60 克、细茶6 克。

  【用法】酒煎,去渣热服。

  【主治】夹阴伤寒。

  【说明】服药后令患者盖被而卧,汗出而愈。

  方2

  【组成】连须葱白7 根、白胡椒20 粒、枯矾少许。

  【用法】捣融敷脐,盖以纱布,胶布固定。

  【主治】夹阴伤寒。

  方3

  【组成】附子9 克、人参9 克、干姜12 克。

  【用法】水煎冷服。

  【主治】夹阴伤寒。

  方4

  【组成】生姜90 克、黑豆60 克。

  【用法】水煎,去渣温服。

  【主治】夹阴伤寒。

  方5

  【组成】老生姜、连须葱、萝卜各等量。

  【用法】共捣烂,分2 份入锅炒热,布包,置脐部轮流热敷,连用3~5次,候头脚有汗为度。

  【主治】夹阴伤寒。

  方6

  【组成】葱白1 握。

  【用法】敷脐部约3 厘米厚,以熨斗熨之,葱坏则换。热气透入,手足渐温微汗即可去药。

  【主治】夹阴伤寒。

  方7

  【组成】胡椒49 粒、连须葱头49 个、百草霜10 克。

  【用法】胡椒、百草霜研细、与葱白同捣,敷贴脐部及龟头,包扎固定。

  【主治】夹阴伤寒。

  方8

  【组成】葱白150 克,生姜120 克,麦麸、食盐各300 克。

  【用法】将葱白、干姜捣碎,与麦麸和食盐共炒热,用布包裹熨脐上,药冷再换再熨,以手足俱温为度。

  【主治】夹阴伤寒。

夹阴伤寒的并发症编辑本段回目录

     此证舌苔,至寒从热化时期,类似湿温证伏邪夹积化燥之苔。因其同属蕴热内蒸,气不化达。要在明辨彼则属于积滯内阻,表里气窒者,则可一下而气通表达。此证则由于寒凝气弱,气化失司,浊邪凝沍,津不上承。胃气无蒸变之能,舌苔自少变化,而有干燥或浊腻之假苔,切不可为此种舌苔所蒙,而误下误清,以伤阳气。在诊断时参合各证,确定无差,则苔虽厚而龙牡不嫌其涩,苔虽干而桂附不嫌其温。下元固而气化津回,陈苔自去,新苔自布。盖阅苔时当审慎周详,见厚苔,则须想到可能是前一时期之宿苔也。又有一种舌红无苔而干者,在此证亦属气弱不能化津,津不生则无露以溉于上而承于舌。笔者曾用咸寒育阴救下之品,加于辛温扶阳剂中.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夹色伤寒 下一篇姜片虫病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