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所属分类 >> 内科    胃肠外科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急性胃扩张的简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急性胃扩张,属胃肠外科、内科类疾病;常发于腹部等部位;该病无传染性且不在医保范围。
  急性胃扩张(acute gastric dilatation)是指短期内由于大量气体和液体积聚,胃和十二指肠上段的高度扩张而致的一种综合症。通常为某些内外科疾病或麻醉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急性胃扩张的病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某些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因素均可并发急性胃扩张,常见者归纳为三类:

  (一)外科手术 创伤、麻醉和外科手术,尤其是腹腔、盆腔手术及迷走神经切断术,均可直接刺激躯体或内脏神经,引起胃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胃壁的反射性抑制,造成胃平滑肌弛缓,进而形成扩张。麻醉时气管插管,术后给氧和胃管鼻饲,亦可使大量气体进入胃内,形成扩张。

  (二)疾病状态 胃扭转、嵌顿性食管裂孔疝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十二指肠壅积症、十二指肠肿瘤、异物等均可引起胃潴留和急性胃扩张;幽门附近的病变,如脊柱畸形、环状胰腺、胰癌等偶可压迫胃的输出道引起急性胃扩张;躯体部上石膏套后1~2天引起的所谓“石膏套综合症”(cast syndrome),可能是脊柱伸展过度,十二指肠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的结果;情绪紧张、精神抑郁、营养不良均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胃的张力减低和排空延迟;糖尿病神经病变、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水、电解质代谢失调、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均可影响胃的张力和胃的排空,导致急性胃扩张。

  (三)各种外伤产生的应激状态 尤其是上腹部挫伤或严重复合伤,其发生与腹腔神经丛受强烈刺激有关。

  短时间内进食过多也是偶见原因。

急性胃扩张的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根据病史、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腹部X线征象,诊断一般不难。手术后发生的胃扩张常因症状不典型而与术后一般胃肠症状相混淆造成误诊。此外,应和肠梗阻、肠麻痹鉴别,肠梗阻和肠麻痹主要累及小肠,腹胀以腹中部明显,胃内不会有大量积液和积气,抽空胃内容物后患者也不会有多大好处,X线平片可见多个阶梯状液平。

  大多起病缓慢,迷走神经切断术者常于术后第2周开始进流质饮食后发病。主要症状有腹胀、上腹或脐周隐痛,恶心和持续性呕吐。呕吐物为混浊的棕绿色或咖啡色液体,呕吐后症状并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全身情况进行性恶化,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碱中毒,并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手足抽搐、血压下降和休克。突出的体征为上腹膨胀,可见毫无蠕动的胃轮廓,局部有压痛,叩诊过度回响,有振水声。脐右偏上出现局限性包块,外观隆起,触之光滑而有弹性、轻压痛,其右下边界较清,此为极度扩张的胃窦,称“巨胃窦症”,乃是急性胃扩张特有的重要体征,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有力佐证。

  本病可因胃壁坏死发生急性胃穿孔和急性腹膜炎。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液浓缩、低血钾、低血氯和碱中毒。立位腹部X线片可见左上腹巨大液平面和充满腹腔的特大胃影及左膈肌抬高。

急性胃扩张的检查编辑本段回目录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液浓缩、低血钾、低血氯和碱中毒。立位腹部X线片可见左上腹巨大液平面和充满腹腔的特大胃影及左膈肌抬高.

急性胃扩张的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应和肠梗阻、肠麻痹鉴别,肠梗阻和肠麻痹主要累及小肠,腹胀以腹中部明显,胃内不会有大量积液和积气,抽空胃内容物后患者也不会有多大好处,X线平片可见多个阶梯状液平。

急性胃扩张的注意事项编辑本段回目录

  暂时禁食,放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代谢平衡失调。低血钾常因血浓缩而被掩盖,应予注意。病情好转24小时后,可于胃管内注入少量液体,如无潴留,即可开始少量进食。如无好转则应手术。过度饱餐所致者,胃管难以吸出胃内容物残渣或有十二指肠梗阻及已产生并发症者亦应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一般以简单有效为原则,如单纯胃切开减压、胃修补及胃造瘘术等。胃壁坏死常发生于贲门下及胃底近责门处,由于坏死区周围炎症水肿及组织菲薄,局部组织移动性较差,对较大片坏死的病例,修补或造瘘是徒劳无益的,宜采用近侧胃部分切除加胃食管吻合术为妥。

急性胃扩张的食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按下列方法进行急性咽炎食疗:

  1.地龙蛋茶:活蚯蚓1条,浸泡洗净捣烂加鸭蛋清1个打匀,沸水冲服,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

  2.喉症方:新绿茶、薄荷、黄柏各9克,锻过硼砂5克,冰片1克,研碎成极细末吹咽,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

  3.咽喉茶:甘草、桔梗、簿荷、蝉衣各5克,鸡蛋清个,沸水冲泡后饮用,主治急性咽喉疼痛、发音不利。

  4.姜竹饮:生姜汁、竹沥水各10毫升,冰糖少许,沸水冲泡后

急性胃扩张的中医治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寒饮停胃证

  证候:脘腹痞胀疼痛,或可触及痞块,呕吐清水痰涎或宿食苦水,胃中有震水音,舌淡,苔

  白腻,脉沉弦或伏。

  治法:温胃化饮。

  主方:苓桂术甘汤

  用法:

  加减:兼阳虚气滞者,加高良姜、香附、吴茱萸、广木香、砂仁;兼胃气虚者,加党参、黄

  芪。

  肝胃不和证

  证候:脘腹胀痛,痛及两胁,嗳气吞酸,呕吐苦水、宿食,心烦易怒,舌红,苔薄或薄黄,

  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

  主方: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

  用法:

  加减:两胁胀痛,加川楝子、延胡索;嗳气、吐宿食、心烦,加苏梗、栀子、刀豆壳、鸡内

  金、麦芽、神曲。

  脾虚食积证

  证候:脘腹痞胀,脘痛拒按,呕吐酸腐,嗳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神疲乏力,大便

  稀溏,舌苔厚腻,脉濡或弱。

  治法:补脾健胃、消食导滞。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合保和丸

  用法:

  加减:兼寒饮停胃,去连翘,加桂枝、良姜;兼寒湿气滞,去连翘,白术改苍术,加藿香、

  白豆蔻;舌苔黄腻,木香改藿香,加黄连、佩兰。

  湿邪蕴结

  证候:胃脘胀满痞塞,或胀痛,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

  惰嗜卧,常大便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气滞血瘀

  证候:胃脘胀满疼痛,牵及胸胁,嗳气频作,以食后、午后、夜间为甚,渐至疼痛加重,痛

  有定处,痛时拒按,甚者痛及后备,或便秘、便血。舌质暗,脉弦涩。

  中焦虚寒

  证候:脘腹隐痛,喜暖喜按,形怯神倦,食少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

  细无力。

  胃阴亏虚

  证候: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脾阳亏虚证

  证候:脘腹疼痛,喜得温熨,恶心呕吐,吐物无气味,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

  淡红,苔白润,脉弱。

  治法:温补脾胃。

  主方:理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

  用法:

  加减:兼肾阳虚,加熟附片;兼寒湿气滞,白术改苍术,加藿香、白豆蔻、厚朴;兼食滞,

  加神曲、莱菔子、山楂。

  体针疗法:取中脘、足三里、内关、胃俞等为主穴,根据寒热虚实属性而配合其他有关穴位

  ,补法或泻法。

  耳针疗法:呕吐明显者,可选用胃、神门、脑、肝等穴。

  一)辨证分型治疗

  1.脾胃气虚

  治法:健脾和胃,降气止呕。

  方药:旋复代赭石汤或橘皮竹茹汤加减。旋复代赭石汤重在健脾和胃、降逆化痰。主治脾胃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所致的胃脘痞满,嗳气呕吐,恶心呃逆。方中人参、甘草、大枣扶脾益胃;旋复花、代赭石降气镇逆;半夏、生姜温胃降逆,化痰散结;橘皮、竹茹协助降逆止呕;甘草兼有调和诸药之功。如夹有胃热可重用竹茹清胃热、降胃气;如腹部胀痛明显可加积实消胀除痞,加白芍缓急止痛。

  2.脾胃虚寒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理中丸加味。理中丸重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腹痛呕吐。方中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干姜温中祛寒。如呕吐清水不止者加吴茱萸温中降气而止呕吐;脘腹胀满明显者加砂仁、陈皮、半夏理气化湿降逆。

  3.胃阴不足

  治法:滋补胃阴,降逆止呕。

  方药:麦门冬汤或益胃汤加减。麦门冬汤和益胃汤重在滋养肺胃之阴,平降上逆之气。主治肺胃阴虚所致的呕逆咳喘,方中麦冬、玉竹、沙参滋养肺胃之阴;半夏降逆下气,理气化痰、党参、甘草、粳米补益脾胃。如阴伤过甚减半夏用量,加石斛、竹茹滋阴降逆;脘腹胀满明显者加砂仁、陈皮理气除胀。

  4.饮食停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和大柴胡汤加减。保和丸重在消食化滞,大柴胡汤重在荡涤肠胃。二方合用主治食滞胃肠,脘腹痞硬作痛。方中神曲、莱菔子、山楂消谷、面、肉食积;半夏、陈皮、茯苓理气祛湿和胃;积易化热,故加连翘清热散结;柴胡、黄芩和解中焦;半夏、生姜降逆止呕,配合大黄、枳实加强荡滞降气之力;白芍缓急,配大黄、枳实驱腹中实痛。如素体虚弱,慎用大黄、枳实。如素体强壮,病程短者,亦可用催吐法。方选瓜蒂散,用淡豆鼓煎汤送服,主治食积上脘。方中瓜蒂味苦,其性涌泄;赤小豆味酸,两药相伍,酸苦涌泄;淡豆鼓轻清宣泄兼宣胸中邪气。三药合用,共成涌吐痰涎宿食之剂。

  5.肝气犯胃

  治法:舒肝和胃,理气降逆。

  方药:柴胡舒肝散和金铃子散加减。柴胡舒肝散重在疏肝解郁,金铃子散重在理气止痛。主治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方中柴胡、枳壳疏肝导滞;芍药、甘草柔肝理脾;香附、陈皮、助疏肝理气之力;川芎、元胡、川楝子理气活血,解郁止痛;再加竹前、代赭石降逆止呕。如肝郁化火,咽干烦急,加玉竹、石斛、白薇,滋阴降火除烦。

  6.胃热上涌

  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吐。

  方药:玉女煎加减。玉女煎重在清胃火,滋胃阴;主治胃腑郁热,气机不畅。方中生石膏清胃腑之火,火邪驱除,正气伸张,气机调畅;知母、麦冬清肺胃之热,养肺胃之阴,气随阴存,以保脾胃升降有序,呕恶腹胀自消;牛膝既滋肾水又能引热下行。如呕吐剧烈可加竹茹清热止吐;如腹胀难忍可加枳壳、鸡内金理气消滞。

  7.阴竭阳脱

  治法:回阳救逆,护阴固阳。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大补元煎滋补元阴,如弱虚热明显,方中加生地滋补阴液,清热凉血;还可加知母、黄柏加强滋阴降火作用;如若阳气欲脱,加附子温补阳气,合方中人参回阳益气救脱。

急性胃扩张的护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加强预防措施,防止发生 从以上发病机理分析,发生本症的重要原因为迷走神经切断及胃部分切除,精神因素、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可诱发本症,因此,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应全面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并发消化道出血者,手术前后应及时纠正贫血。为预防其发生,应消除病人对病情的紧张顾虑,必要时术前行胃肠减压,及早促进肠蠕动恢复,多能避免发生。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时,辅加幽门成形术,对预防本症有帮助。

急性胃扩张的并发症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病可因胃壁坏死发生急性胃穿孔和急性腹膜炎。

  当胃扩张到一定程度时,胃壁肌肉张力减弱,使食管与责门、胃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形成锐角,阻碍胃内容物的排出,膨大的胃可压迫十二指肠,并将系膜及小肠挤向盆腔。因此,牵张系膜上动脉而压迫十二指肠,造成幽门远端的梗阻。唾液、胃十二指肠液和胰液、肠液的分泌亢进,均可使大量液体积聚于胃内,加重胃扩张。扩张的胃还可以机械地压迫门静脉,使血液郁滞于腹腔内脏,亦可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最后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由于大量呕吐、禁食和胃肠减压引流,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急性肾盂肾炎 下一篇急性胃炎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