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所属分类 >> 中医科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唇风的简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唇风,又叫驴嘴风、口周皮炎;属中医科类疾病;常发于口等部位;该病无传染性且不在医保范围。
  唇风是中医疾病名称,本病多因胃经素有湿热,外感风邪,风热相搏而起,俗称“驴嘴风”。多发于下唇,主要症状是唇部红肿,疼痛,日久破裂,流水。

唇风的病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口周皮炎是一种过敏性疾病,由内外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从中医角度认为该病是心火脾湿为发病机理,可因心绪烦躁,心火内生导致血热,又因饮食失节或过多食腥,伤及脾胃、湿从内生、湿与热合困脾、两邪相搏、上蒸下蹿、充溢肌肤所致。造成其治疗后易复发有多种因素:如用药不坚持、表面好转就停药、衣食住行卫生不良等等,都有可能使病情死灰复燃。

唇风的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1、好发于20岁~35岁之间女性。

  2、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长期应用含氟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氟化牙膏有关。

  3、侵犯部位主要是“口罩区”,即口周、颏部及鼻侧。

  4、为对称分布于口周的丘疹、丘疱疹、脓疱、红斑及鳞屑。

  5、口唇周围有一狭窄皮肤带不受侵犯,上下唇从不累及具有特征性。

  6、局部可有轻度瘙痒及烧灼感。

  7、病程呈周期性发作,日光、饮酒、进热食、寒冷刺激后皮损及症状加重。

唇风的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1、好发于青中年女性,有长期外用含氟皮质类固醇激素史。

  2、环绕口唇周围红斑,伴小丘疹、脓疱或脱屑。

  3、皮损多在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出现或加重,再次外用皮质激素后很快缓解。

  4、皮损与口唇间有一圈正常皮肤。

  5、自觉瘙痒、灼热。

唇风的中医治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内治法: 汤药:调理脾胃,清热除湿法。药用:黄芩10g,黄连6g,厚朴10g,苍术10g,陈皮10g,六一散12g(包煎),连翘12g。水煎服,每日1剂。

  (二)、外治法:

  ①、外搽5%硫磺霜,早晚各一次;

  ②、外用硅霜,早晚各一次。

  (三)、验方:黄连10g,紫草5g,芝麻油100ml,文火煎枯去渣,存油外搽。

唇风的护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忌搔抓 搔抓可使皮肤不断遭受机械性刺激而变厚,甚至引起感染。搔抓还起强化作用,病人愈搔愈痒,愈痒愈抓,形成恶性循环,病程因而延长。

  二、忌热水烫洗 皮炎、湿疹在急性期,由于皮内毛细血管扩张,会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红肿、丘疹、水疱。用热水烫洗或浸泡,红肿加重,渗透液增多,加重病情。因此,皮炎、湿疹病人宜用温水淋浴,切忌在热水内浸泡和用力搓擦。

  三、忌肥皂洗 特别是碱性大的肥皂,对皮肤是一种化学性刺激,可使皮炎、湿疹加重。若需用肥皂去污时,最好选择刺激性小的硼酸皂。

  四、忌刺激性食物 辣椒、酒、浓茶、咖啡等刺激食物,可使瘙痒加重容易使湿疹加重或复发,都应禁忌。

  五、忌盲目用药 皮炎、湿疹病程较长,易反复,患者要配合医生耐心治疗。有的人治疗心切,未经医生诊治在皮损处涂高浓度的止痒药;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切忌擅自用药。

唇风的并发症编辑本段回目录

  慢性唇炎,剥脱性唇炎,慢性光化性唇炎,以唇粘膜红肿、糜烂、皲裂、脱屑为主要特征等疾病。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唇裂 下一篇喘息样支气管炎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