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所属分类 >> 脑外科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脑囊虫病的简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脑囊虫病,属脑外科类疾病;常发于头部等部位;该病无传染性且不在医保范围。
  脑囊虫病是指猪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脑、脑膜、脑室内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占囊虫病的80%以上。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发病率较高。

脑囊虫病的病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脑囊虫病系猪囊尾蚴寄生于脑内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我国以东北、华北地区多见,西北地区及云南省次之,长江以南少见。经由多种途径进入胃的绦虫卵,在十二指肠中孵化成囊尾蚴,钻入肠壁经肠膜静脉进入体循环和脉络膜而进入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和脑室系统,引起各种损害。

  绦虫是囊虫的成虫,全长2-3米,最长可达8米.绦虫分头,颈,体. 头:为四边形,有四个吸盘,25-50个钩. 颈:一个细的节段体:由许多节片组成,每一节片都有两性生殖器官,可自体受精.通常4-5个成熟节片同时排出体外,每个节片含550-600个胚胎. 脑囊虫病是猪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脑部所致,它约占人体囊虫病的80%以上,主要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和华东北部各地区。

  其感染方式有:①内在自身感染:患有绦虫的病人,由于呕吐或肠道逆蠕动,使绦虫妊娠节片回流至胃内,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逸出六钩蚴,钻过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脉与淋巴循环而输送至全身和脑,发育成囊虫蚴。②外在自身感染:绦虫病人的手部沾染虫卵,污染食物,经口而感染。③外来感染:病人自身并无绦虫寄生,因摄入附有虫卵的蔬菜或瓜果后而感染。

脑囊虫病的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脑囊虫病有哪些症状?

  常有食用米猪肉或被绦虫节片污染食物史。由于囊虫侵入颅内的数目、部位不同,以及囊虫的发育过程和死亡不一,因此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病情波动。

  少数病例由于大量囊虫进入脑内,发病急骤,出现明显的精神和神经障碍,甚至迅速死亡。一般而言本病神经损害取决于囊虫数目和位置所致的机械效应及囊虫引起的炎性和中毒反应。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局灶神经体征、癫痫、精神障碍等。

  按临床特点可分下列类型:①脑膜脑炎型:由一次大量感染后引起弥漫性脑水肿,反应性炎症变化等。临床表现有精神异常、全身性癫痫、瘫痪、失语、感觉障碍、脑膜刺激征、共济失调和昏迷等症状,不能以脑的局灶损害解释。②癫痫型:发作形式有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或局限发作等。同一病人可具有二种以上的发作形式,且极易转换。多样性和易转换性为本型的特点。③脑瘤型: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强迫头位、瘫痪和感觉障碍等。④脊髓型:囊虫侵入椎管,产生脊髓压迫征,如病变水平以下的运动、感觉和大小便障碍等。 病人常有皮下或肌肉内囊虫结节,分布于头和躯干,四肢较少,结节呈圆或椭圆形,直径0.5~1.5cm,坚实,可在皮下或肌肉中自由推动,无压痛。结节可陆续出现或自行消失。

  怎么诊断是否患了脑囊虫病?

  一、体检发现:

  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体检中可有不同的临床体征。

  1.皮下结节。多数病人可触0.5-1.5cm质地坚实、皮可自由移动、无压痛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皮下结节,活检可确诊。癫痫病人如有皮下或肌肉内结节,经活检证实为囊虫,则本病诊断基本成立。少数不伴皮下结节者诊断较困难,但病人可有下列特点:神经症状多样性、多灶性和不稳定性,刺激症状较麻痹症状占优势,症状进展缓慢和波动等。

  2.局灶体征。脑实质内的囊虫由于周围炎性反应,可出现病灶局部脑功能障碍的相应体征,如单瘫、偏瘫、共济失调、锥体束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等。高颅压型可见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

  二、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正常或有白细胞计数增多,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12~60%病人),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正常或稍降低。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可高达30%。大便中可找到绦虫卵或成虫节片。

  2、X线平片可发现皮下或肌肉、颅内(约1/6病人)有散在、大小不等的钙化斑,从112mm,对诊断有帮助。

  3、血清或脑脊液囊虫补体结合试验,放射免疫试验测定脑脊液或血清IgG抗体也具诊断价值。可是弱阳性也见于胶原病、肝硬化,血吸虫病等。血清学检查阴性者也不能除外本病。

  4、脑CT扫描,根据囊虫生长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约2/3病灶表现同脑脊液一样密度,单或多发,包膜可/或不增强。1/5病灶有高密度结节,可单或多发。钙化灶多发,其周边有/或不增强,多见于经药物治疗或虫体自行死亡者。可伴有阻塞性或交通性脑积水及脑皮质萎缩。由于囊液密度近似脑脊液,因此CT易发现脑实质内囊虫,难发现脑室内囊虫,后者需通过脑室碘水造影后扫描方易识别。脑血管造影显示无血管的占位灶。

脑囊虫病的检查编辑本段回目录

  1.血液及脑脊液检查:嗜酸粒细胞增多;

  2.囊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3.粪便检查发现绦虫卵或节片;

  4.腰穿颅压可增高,脑脊液细胞学、蛋白均可增高。

  5.头颅CT或MRI检查颅内可见到多个散在病灶常能明确诊断。

脑囊虫病的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根据①有便绦虫史和食米猪肉史;②具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③活检及病理证实为囊性结节;④囊虫免疫学检查阳性;⑤脑脊液压力增高,嗜酸性白细胞数增多;⑥头颅CT及MRI扫描符合囊虫改变;⑦脑电图有异常等,不难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脑膜炎、颅内高压以及原发性癫痫相鉴别

脑囊虫病的注意事项编辑本段回目录

  脑囊虫病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癫痫等。囊虫病的防治主要是不吃生菜、生肉,饭前便后要洗手,以防误食虫卵。另外,猪肉最好在零下12至13摄氏度的温度中冷冻12小时后食用,这样可以把囊尾蚴全部杀死。如果一旦发病要入院治疗。

  注意饮食卫生,严格实施食品管理法,严禁带囊虫的猪肉上市。另外,对生猪的管理治疗亦甚重要,如圈养,及时治疗猪肠道绦虫,宰杀带囊虫的生猪深埋或做工业原料等。

脑囊虫病的食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P>  脑囊虫病的防治主要是不吃生菜、生肉,饭前便后要洗手,以防误食虫卵。另外,猪肉最好在零下12至13摄氏度的温度中冷冻12小时后食用,这样可以把囊尾蚴全部杀死。如果一旦发病要入院治疗。</P>

脑囊虫病的中医治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医中药治疗肠道绦虫:空腹服南瓜子仁粉50-90克,2小时后服槟榔煎液(槟榔片80克加水500ml煎至150-200ml)再过半小时服50%硫酸镁50-60ml。一般三小时内即可排出虫体。

 

脑囊虫病的西医治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药物治疗:

  1.吡喹酮:系一种广谱的抗蠕虫药物,对囊虫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剂量为120mg/kg,分6天(每天三次)口服。服药物囊虫可出现肿胀、变性及坏死,导致囊虫周围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及过敏反应,有的患者还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脑水肿,脑脊液压力与细胞数增高,严重者甚至发生颅内压增高危象。

  2.丙硫咪唑,亦系广谱抗蠕虫药物。常用剂量为每日15-20mg/kg,连服10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皮肤瘙痒、荨麻疹、头昏、发热、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

  3.甲苯咪唑:常用的剂量为100mg,3次/d,连续三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腹痛、腹泻、皮肤瘙痒和头痛等。

  为了减免抗囊虫治疗过程中在体内大量死亡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一般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如吡喹酮先从100mg,3次/d起用,如无不良反应,每次递增100mg,直至达到治疗剂量时再持续用6天后停用。在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后应及时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治疗,还应酌情并用类固醇激素等。如发生严重颅内增高,除及时停用抗囊虫药物及脱水、抗过敏处理外,还可应用颞肌下减压术,以防止颅内压增高危象。

  二、手术治疗:确诊为脑室型者应手术治疗。其次,对颅内压持续增高,神经体征及CT证实病灶甚局限的患者亦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驱绦虫治疗:对肠道仍有绦虫寄生者,为防止自身再次感染,应行驱绦虫治疗。常用的药物为灭绦灵(氯硝柳胺),2克,嚼碎后一次吞服,服药后3-4小时应予泻药一次以排出节片及虫卵。

脑囊虫病的护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预防最重要的是严格实施食品管理法,严禁带囊虫的猪肉上市。另外,对生猪的管理治疗亦甚重要,如圈养,及时治疗猪肠道绦虫,宰杀带囊虫的生猪深埋或作工业原料等。

 

脑囊虫病的并发症编辑本段回目录

 

   脑囊虫病可伴发癫痫,也可与眼部囊虫合并存在,伴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脑动静脉畸形 下一篇脑回状颅皮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