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所属分类 >> 传染科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丹毒丝菌病的简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丹毒丝菌病,属传染科类疾病;常发于皮肤等部位;该病无传染性且不在医保范围。
  丹毒丝菌病由红斑丹毒丝菌感染所致,临床表现最多的常为类丹毒型,是一种急性的但进展缓慢的皮肤疾病.可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丹毒丝菌病的病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丹毒丝菌病由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感染所致。丹毒丝菌属无荚膜、无芽孢、无鞭毛的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其诱发病因是因为外伤所致的皮肤刺伤或是继发于鼻炎、口腔感染病灶、癣、溃疡、瘙痒性皮肤病、放射性损伤或轻微摩擦、搔抓及轻微外伤外伤感染病毒引起的。病原可来受到感染各种活的动物。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潜伏于淋巴管内细菌的细菌发作引起症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炎、低蛋白血症以及饮酒过多者均可成为本病的发病诱因。

丹毒丝菌病的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症状表现:发病前有不定期发作的足癣等感染,全身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无区域继发淋巴水肿,局部症状有发生于任何部位的,在受伤后7天内出现局部隆起、肿胀、界限明显、紫红色、不形成水或是斑丘疹或是大疱,伴有瘙痒和灼热感. 极严重时患口可以发生坏疽成为坏疽性丹毒

丹毒丝菌病的检查编辑本段回目录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增多。

  其它辅助检查:

  皮肤病理检查:真皮、结缔组织,动脉内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及淋巴管中有弥漫的炎性细胞浸润。

  活检涂片培养:从病损处用针吸取一定量组织液或是渗出物进行丹毒丝菌培养。菌体在感染动物组织或血液涂片中,常为单个,成对或丛状排列。

丹毒丝菌病的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1、接触性皮炎 有接触病原的病史或是有刺激物的接触,虽然又痛又痒但是没有触痛的症状,皮损瘙痒明显但无全身症状。

  2、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局部症状为红肿,境界不清,浸润深,化脓明显的皮肤炎症。

  3、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病损为水肿性,边缘不清的丘疹,没有触痛的症状。

  4、癣菌疹是由癣病皮损中的真菌引起过敏反应而发生皮疹的一种疾病。呈红斑样,水肿不明显。

  5、类丹毒类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此菌可引起猪等动物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也可传染给人。为紫色或红色的,不化脓,不易发生水疱。

丹毒丝菌病的注意事项编辑本段回目录

  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病灶,预防小腿和面部丹毒。避免接触受丹毒丝菌污染的肉、鱼、贝类等食物。有皮肤伤口应尽快处理。对于高危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如厨师,肉类加工及渔业工作人员等。避免接触传染源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丹毒丝菌病的西医治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1.全身治疗

  除去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如若有全身症状出现或表现严重者应给予相应的支持疗法。

  抗生素治疗

  青霉素:青霉素G2.5万~3万u/kg,静脉或肌肉注射,治疗2个星期左右。

  苄星青霉素G120万u,肌注(每侧臀部各60万u1次注射)或红霉素0.5g口服,每日4次,连服7日可治愈。

  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

  2.局部治疗

  消炎。局部可选用各种抗生素软膏丹毒软膏、20%鱼石脂软膏或纯鱼石脂贴敷。患部周围可涂2%碘酊或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湿敷。

  如果是足癣及以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氦氖激光、紫外线及浅层X线照射治疗有效,链球菌抗毒素局部注射可预防复发。

  如果是心内膜炎或是关节炎,头孢唑啉0mg/kg,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治疗时间是4个星期或是5个星期。

丹毒丝菌病的并发症编辑本段回目录

  常见的并发症有:

  1.丹毒丝菌性关节炎,主要是脓毒性关节炎类型。

  2.丹毒丝菌性心内膜炎,主要是感染性心内膜类型。

  3.婴儿如发生丹毒可导致败血症。

  4.极少发展为全身性皮肤疾病,菌血症较为罕见。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丹毒 下一篇丹痧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