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所属分类 >> 儿科    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科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简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小儿流行性感冒,又叫小儿感冒,小儿流感;属儿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类疾病;常发于胸部等部位;该病无传染性且不在医保范围。
  小儿流行性感冒是小儿严重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婴幼儿。容易并发肺炎和脑膜炎。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病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感染特征:

  传染源:患者,尤其是轻型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途径:

  (1)流感病毒经飞沫传播到空气,通过吸入空气中含病毒的小水滴

  (2)通过接受到30分钟内被感染患者污染的物品。

  年龄:儿童及少年患此病者为多,以5~20岁发病率最高。4~5个月以下的婴儿较少受到传染当新亚型引起大流行时,各年龄组发病率接近,但仍以5~14岁小儿为多 感染率几近50%。

  乙型和丙型流感也以儿童患者为多。

  季节:一般在温带和寒温带流感都在冬末春初流行,冬季流行时病情较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任何季节都可流行 但以雨季为多,大流行亦可在夏季流行。

  二、病原:

  流感病毒,为单股RNA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一般呈不规则球形颗粒,有包膜,直径80~120nm,新分离时可呈长丝形,或多形态。

  1、结构:

  1)病毒颗粒核心:核糖核酸与核蛋白及少量其他蛋白。核糖核酸为复制病毒的结构,核蛋白为病毒的可溶性抗原(S抗原),性稳定,具有型的特异性。可作诊断指标,但无保护作用。

  2)病毒囊膜:内膜蛋白(MP)和类脂质外膜组成。

  内膜蛋白也具有型特异的稳定抗原性,但无保护作用。病毒囊膜表面有二种糖蛋白突起,具有不同的表面抗原特性(株特征),据此将同型病毒分为亚型或病毒株。

  (1)棒状突起为血凝素(hemagglutinin,简称H),具有使病毒粘附于敏感细胞受体的作用,并可引起多种动物红细胞发生凝集;

  (2)哑铃状突起为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简称N),具有水解细胞表面糖蛋白N-乙酰神经氨酸的作用,从而使复制的病毒可自细胞表面释放。

  此二种表面抗原(H、N)易发生变异。

  抗原出现小量改变,即抗原性漂移时,产生新的流感病毒株,称变种,常导致局部小流行一般2~3年发生一次。当H、N发生完全质变,即抗原性突变时,产生新的亚型,往往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一般10~40年发生一次。

  目前仍认为这种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抗原变异是由于病毒本身害变(通过病毒重组或动物流感病毒感染人群引起)和人群免疫力选择结。

  2、分类:

  甲型:有H及N抗原,变异性强,容易发生突发性变异,易引起大流行。可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感染人群为所有年龄组。可引起中、重度疾病。

  乙型:有H及N抗原,但变异性弱,但也可引起局部爆发。只感染人类,主要是儿童。引起轻微疾病。

  丙型:只有H抗原,稳定。只感染人类,仅会引起散发病例。

  三、发病机制:

  1、流感病毒接触敏感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依靠表层的血凝素吸附于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病毒包膜和细胞膜融合,使细胞外层发生间隙,同时病毒在细胞外脱去外膜(脱衣),将病毒内核基因直接经细胞间隙,进入细胞浆内。

  2、在病毒体RNA转录酶和细胞RNA多聚酶的参与下,进行病毒复制与繁殖。

  3、各种病毒成份移行至细胞膜进行装配,成熟后被隆起的细胞膜包围,形成新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体。

  4、病毒脱离细胞表面后,以同样方式侵入邻近上皮细胞,使呼吸道发生炎性病症。

  病情严重者病毒可经淋巴及血循环侵入其他组织器官,但一般很少发生病毒血症。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临床表现

  1、潜伏期 约数小时至1~2日。

  2、临床症状

  (1)婴幼儿时期:

  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炎症涉及上呼吸道、喉部、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部,病情较严重。

  (2)年长儿童时期:

  症状与成人相似,多表现为普通感冒型。

  起病急骤,有高热、畏寒、头痛、背痛、四肢酸痛、疲乏等,不久即出现咽痛、干咳、流鼻涕、眼结膜充血、流泪,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可出现粗啰音。偶诉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表现。

  (3)流感病毒感染:

  A.甲型:

  出现突发高热,体温波动于38~41℃,可有高热惊厥。伴全身中毒症状及流清鼻涕,常伴呕吐、腹泻等,偶见皮疹及鼻衄。

  幼小婴儿:可有严重的气管、喉、支气管炎伴粘稠痰液,甚至发生呼吸道梗阻现象。

  新生儿:出现嗜睡、拒食及呼吸暂停,甚至需用人工呼吸器治疗。

  B.乙型:

  多见鼻、眼部症状体征。

  出现急性良性肌炎引起的肌痛,主要见于下肢,尤其是小腿腓肠肌。

  全身中毒表现如头昏、疲乏等则较轻。

  C.丙型:

  大多表现为轻症上呼吸道感染。

  无并发症的流感发热一般持续3~4天,热退后全身中毒症状减轻,但干咳及体力衰弱可持续1~2周。

  3、血象

  发病初:出现显著的周围白细胞总数减少,平均约为4×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显著,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大单核细胞也可增加。这些症状可持续10~15日。

  并发肺炎:血沉率一般正常,冷凝集试验大多阴性。白细胞总数可能大幅度下降,低达1~2×109/L。

  二、诊断

  1、流行病史

  流感流行季节,注意周围人群中是否有同样病症。

  2、临床诊断

  血象:周围白细胞计数大多偏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降低明显,可疑为流感。

  体征:

  突然起病,有头痛、发热、怕冷、四肢肌肉酸痛、倦怠疲乏,逐渐出现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咽痛,眼结合膜充血,面颊潮红。

  特点:咽痛、咽部红肿和扁桃体体征也不如急性扁桃体炎严重。卡他症状体征不如普通感冒明显。

  婴幼儿凭临床表现更不易与其他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鉴别,应及早进行病原学诊断。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检查编辑本段回目录

  1、病毒分离:

  (1)采取急性期咽部含漱液、鼻咽腔洗液或取咽部和扁桃体的分泌物置保存液中送检。

  (2)接种:敏感的人胚肾等细胞培养或鸡胚羊膜腔或尿囊

  (3)分离流感病毒,必要时接种于实验动物中分离病毒。

  注意事项:最好在起病3~5天之内采取标本。最好立即接种。

  2、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原理:流感病毒具有凝集豚鼠红细胞(或鸡及人“O”型红细胞)的能力。

  将病儿早期用生理盐水洗的鼻咽腔洗液豚鼠红细胞相混。阳性:出现凝集,但仅表示有病毒存在。

  特点:敏感性较差。可应用此法进一步作分型鉴定。

  3、血清内抗体检测

  ①中和试验: 用已知病毒测定待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

  ②血凝抑制试验

  用相应抗体看血凝现象能否被抑制。

  原理:用相应抗体与病毒结合后,阻止病毒表面HA与红细胞结合。

  ③补体结合试验: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同补体结合,看是否能把含有已知浓度的补体反应液中的补体消耗掉,使浓度减低。

  痊愈期血清抗体滴度超过初期滴度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阳性率一般可达60%~80%。

  4、荧光抗本染色检查鼻粘膜细胞:

  用鼻咽拭子在鼻腔中旋转几次,使拭子上沾有粘膜脱落细胞,涂于玻片上,干燥后用荧光抗体(抗流感病毒特异血清)染色。

  阳性:在荧光显微镜下见多处带苹果绿色荧光的细胞。

  注意事项:鉴别非特异性荧光点,阳性者有肯定意义,阴性者不能完全除外。

  特点:快速(2小时内完成)、简便。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由于流感的表现与普通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十分相似,无十分明显的特征,因此最初发生的病例不易诊断,诊断时应加以鉴别。

  1、普通感冒:

  多种病毒引起,多为散发,起病较慢,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全身症状较轻。

  2.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

  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痊愈。

  3、其它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 要通过病原学检查来区别。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注意事项编辑本段回目录

  预防

  一、一般预防

  1.流行时期应广泛向群众宣传防止传染流感的方法 尽量少带儿童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及少去医院门诊部病人集中的地方诊病,必要时甚至要停课 停去托幼机构,提倡小儿外出戴口罩。

  2.平时应注重体格锻炼,多到室外有阳光处活动,增强身体耐寒能力。

  3.注重营养均衡,预防佝偻病及营养不良。

  4.冬季居室空气要新鲜,每日开窗数次换气。保持室温恒定。

  二、 疫苗接种

  对降低发病率起一定作用,但在控制流行方面还不够理想

  1.减毒活疫苗

  采用在鸡胚尿囊液中或组织培养中多次传代减毒的活流感病毒接种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繁殖后产生自动免疫力。保护期为1/2~1年。

  用法:用鼻腔喷雾法(每侧0.25ml)或氯溶胶作气雾法进行接种。

  特点:疫苗需冷藏或制成干燥剂

  副作用:接种后可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一般较轻,但在无基础免疫力者反应较重

  禁忌症:婴幼儿,老人,孕妇,心、肾、肺神经系统等慢性患者,糖尿病,免疫低下患者禁用。

  此疫苗制备较简单大多含单价甲型病毒。

  2.灭活疫苗

  通过皮下注射使机体产生自动免疫力。保护时间为1/2~1年。

  用法:年长儿皮下注射灭活疫苗2次每次0.5~1ml,相隔6~8月,每年秋后加强一次。

  特点:价格贵,产生的血清抗体效应较好,也可提高局部抗体。

  副作用:较小。

  适应症:婴幼儿,老人,孕妇,体弱患心、肺 肾脏疾病及糖尿病患者。

  多制成甲、乙型和其他病毒一起的联合疫苗,目前有浓缩提纯疫苗、亚单位疫苗佐剂疫苗等,副反应更少。

  三、药物预防

  1.定金刚烷胺(amantadine)

  适应症:可预防甲型流感,对乙型流感则无效。

  原理: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脱衣过程阻止其进入宿主细胞。

  用法:剂量1~9岁小儿4mg/(kg·d),分2次口服,最高量不超过每日150mg。9岁以上同成人剂量即0.1g每日2次。

  副作用:偶可引起兴奋失眠 头昏或共济失调,

  禁忌症:患癫痫、心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病者以及孕妇、乳母忌用。

  注意事项:在接触病毒后立即服用效果最好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食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饮食注意

  1、保证水分的供给

  可多喝加适量蜂蜜的酸性果汁如山楂汁、猕猴桃汁、红枣汁、鲜橙汁、西瓜汁等。补充水分同时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又可预防口腔溃疡及便秘等高烧合并症。

  2、饮食应易消化

  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牛奶等。

  3、供给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以增加抵抗力和促进体力恢复。

  4、饮食宜少量多餐。

  如退烧食欲较好后,可改为半流质饮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或灭活作用的中草药有板蓝根、紫草、桉叶、贯众、鹅不食草、茵陈蒿、金银花、黄连、黄芩、连翘等数十种,可酌情选用。

  时行感冒因所感病邪不同,可分为风热、风寒、暑湿等类型

  1.风热型:

  症状:喉咙发炎,兼有头痛、鼻塞、流黄涕、咳嗽,脉象偏浮数,舌苔略黄。

  可用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淡竹叶、牛蒡子等散风热的中药。

  2.风寒型:

  症状:怕冷、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喉痒为主要症状。

  可用荆芥、防风、羌活、前胡、枳壳、甘草等散风寒的中药为主。

  3.暑湿型:

  常见于高温、高湿的夏季。

  症状:头痛呕心、食欲不振、拉肚子、有高烧不退的情形。

  可以用香薷、扁豆、厚朴、连翘、淡竹叶等芳香化湿的中药。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西医治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尚无确切有效的特殊治疗方法,应着重一般护理和并发症防治。

  一般治疗:

  1.采取隔离措施,以防传染他人和继发细菌感染。

  2.注重消毒

  (1)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脓、痰等)用3%氯胺溶液或10%~20%漂白粉乳剂消毒,衣被用环氧乙烷熏蒸12~24小时进行消毒,用具煮沸或用0.5%过氧乙酸浸泡15~30分钟。

  (2)患者离室后可用0.2%~5%漂白粉澄清液擦拭家俱,喷洒地面 通风换气,紫外线照射。终期消毒室可用乳酸或环氧乙烷密闭熏蒸消毒。

  (3)勤用流水肥皂洗手或0.5%过氧乙酸浸泡手。

  2.卧床休息直至体力恢复。

  3.高热、烦躁不安、头痛等对症处理:可用物理降温或服乙酰水杨酸、安乃近、氨基比林等退热剂。

  4.合宜喂养:饮食宜清淡,多饮水。

  并发症治疗:

  有细菌并发症时应及早给抗菌药物。并发症应及时按相应章节处理。

  1、抗病毒药物治疗

  (1)金刚烷胺:发病24小时内服用,小儿每次3~4mg/kg,每日3次。可缩短病程,48小时内体温下降,中毒症状减轻。

  适应症:甲型流感有

  特点:应及早用药,发病24小时内用药较佳,剂量同预防量,密切观察副反应。

  (2)三氮唑核苷、异丙肌苷、硒代胱氨酸等,或葡萄糖酸锌含片。

  2、免疫调节治疗

  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人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治疗病毒性感染,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康复。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护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家庭护理

  1、注意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病人。

  2、经常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3、注意病人保温,切忌出汗受寒,衣被要适中,

  4、注意休息。重症有恶寒、高烧者宜卧床,养神安眠。

  5、注意消毒:

  对病人的用品、痰盂及时用热水、来苏水、碘酒消毒。

  病室空气可用食醋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5~l0mL食醋加等量水熏蒸。

  6、可大量热服药饮及食疗,帮助控制细菌感染,以降低体温。持续高烧不退可人医院治疗。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并发症编辑本段回目录

  1、呼吸系统:肺炎、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支气管炎、鼻炎、咽峡炎、喉炎等

  其中以肺炎最为严重。

  肺炎可由流感病毒所致,或为继发性细菌感染。病程短至1周,长可月余,平均住院约3周。体温波动,肺部体征消失缓慢。

  发热:起病急,常于48小时内见高热,持续不退;少数先中等度发热,2~3日后渐升高,

  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等,严重时吐咖啡样物,或伴发肠出血,均为重症表现。

  呼吸道症状:常伴严重喘息及发绀,甚至热退后仍有气喘,偶见草黄色胸腔积液。早期X线检查,肺门两侧可见点状或絮状不规则阴影,后融合为小片或块状阴影。

  其他症状: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可正常,蛋白质正常或稍增。早期可出现惊厥、昏迷、颈强直等,病程中可发生偏瘫。

  2、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症(Reye综合症)

  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肝、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于2~16岁的儿童。

  退热后出现恶心、呕吐、继之嗜睡、昏迷、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大,无黄疸,脑脊液检查正常。

  3、其它:中耳炎、脑炎、腮腺炎、化脓性关节炎、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腹膜炎、神经炎、肾炎及小腿脚跟发烫疼痛等。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小儿流行性喘憋性肺炎 下一篇小儿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