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所属分类 >> 中医科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郁证的简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郁证,属中医科类疾病;常发于全身等部位;该病无传染性且不在医保范围。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西医中的神经衰弱、癔病、精神抑郁证及更年期综合症等,有以上表现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郁证的病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病因病机】

  主要与情志内伤和脏气素弱有关。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肝气郁结,而成气郁;气郁日久化火,则肝火上炎,而成火郁;思虑过度,精神紧张,或肝郁横犯脾土,使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成痰郁;情志过极,损伤心神,心神失守,而成精神惑乱;病变日久,损及肝肾心脾,使心脾两虚,或肝肾不足,心失所养;总之,当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使心神失养或被扰,气机运行失畅,均可出现郁证。

郁证的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诊断要点

  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无其它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郁证的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邰而起病, 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2.郁证梅核气与噎膈

  梅核气应当与噎膈相鉴别。梅核气的诊断要点如上所述。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吞咽因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作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3.郁证脏躁与癫证

  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郁证的注意事项编辑本段回目录

  辨证论治

  肝气郁结型

  【证见】 精神抑郁,善叹息,嗳气,胸胁胀痛,腹胀纳呆。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解郁。

  【方药】

  1.主方逍遥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柴胡12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佛手9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肝郁化火者,可加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龙胆草6克。

  2.中成药逍遥丸,每次10-15克,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苏梗合剂(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苏梗25克,柴胡、陈皮、青皮、枳实、薤白、升麻、旋覆花、瓜蒌各10克,厚朴、香附各15克。水煎服。

  (2)解抑清心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柴胡、制香附各10克,龙骨、牡蛎、石菖蒲各20克,广郁金、生地黄各15克,黄连8克,淡竹叶6克,朱砂2克。水煎服。

  气滞痰郁型

  【证见】 咽中不适,如有异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饮食自如,并随情志变化或轻或重,胸胁胀闷。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 化痰利气解郁。

  【方药】

  1.主方半夏厚朴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厚朴lO克,苏叶9克,茯苓12克,柴胡10克,枳壳6克,香附9克,生姜6克。水煎服。

  若痰郁化热者,加黄芩10克、瓜蒌皮9克、川贝母10克。

  2.单方验方

  (1)牛豆半朴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半夏、茯苓、苏叶、牛蒡子、山豆根各9克,厚朴6克,生姜3片。水煎服。

  (2)畅舒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旋覆花(包)、党参、法半夏、炙甘草、酸枣仁、柏子仁各10克,代赭石(先煎)、大枣各30克,生姜3片。水煎服。

  忧郁伤神型

  【证见】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 养心安神。

  【方药】

  1.主方甘麦大枣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

  处方:浮小麦30克,甘草10克,大枣15克,茯神12克,熟枣仁15克,合欢花12克。水煎服。

  2.中成药安神补心丸,每次15粒,每日3次。

  3.单方验方柔意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炙甘草、大枣、白芍各6克,淮小麦、牡蛎各30克,百合、生地黄、龙齿、黑芝麻各12克,麦冬、柏子仁、竹茹各9克,陈皮2.4克。水煎服。

  心脾两虚型

  【证见】 多思善虑,心悸胆怯,面色不华,头晕神疲,纳呆。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 健脾养心,益气养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黄芪20克,党参18克,白术12克,茯神12克,远志6克,酸枣仁15克,当归12克,龙眼肉10克,郁金12克,大枣5枚。水煎服。

  2.中成药

  (1)补血宁神片,每次5片,每日3次。

  (2)归脾丸,每次10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健脾养心汤(彭文杰等《中医杂志》1986.7)

  处方:朱茯神、黄芪、人参、远志、甘草、酸枣仁、当归、龙眼肉、制附子、龙骨、白术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

  阴虚火旺型

  【证见】 眩晕,心悸,少寐,心烦易怒,或遗精腰酸。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 滋阴清热,安神。

  【方药】

  1.主方滋水清肝饮(高鼓峰《医宗已任篇》)加减

  处方:山茱萸12克,生地黄15克,山药15克,茯苓10克,牡丹皮9克,白芍12克,栀子9克,黄柏6克,熟枣仁15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每次10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养阴安神汤(徐勤治等《辽宁中医杂志》1980.6)

  处方:酸枣仁、浮小麦、珍珠母各30克,白芍、麦冬各15克,黄芩、牡丹皮、生地黄各10克,黄连、阿胶各6克。水煎服。

郁证的并发症编辑本段回目录

  心烦易怒,精神不振,虚烦不寐,神疲乏力等。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郁冒 下一篇釉质发育不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