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所属分类 >> 传染科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组织胞浆菌病的简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组织胞浆菌病,又叫网状内皮组织细胞性真菌病,小型组织胞浆菌病;属传染科类疾病;常发于全身等部位;该病无传染性且不在医保范围。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真菌病。常由呼吸道传染,先侵犯肺再经皮肤及其他单核巨噬系统如肝、脾,也可侵犯肾、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   我国1955年第一次在广州发现,以后发现数例,患者都是从流行区归国的华侨。男女老少都可发病。

组织胞浆菌病的病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原发性真菌病。 此菌属双相菌,在组织内呈酵母型,生长于细胞内,室温28℃左右培养则呈菌丝型,其传染性极强,可致实验室感染。

  病菌感染源:

  主要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流域。在中国十分罕见。

  病菌感染途径:

  带菌的灰尘经空气传播,经呼吸道、皮肤、黏膜及胃肠传入。吸入被鸟或蝙蝠粪便污染的泥土或尘埃中的真菌孢子而感染。鸡窝也可潜藏此菌。吸入大量孢子后,形成肺部病灶,通过淋巴或血行播散到全身。

  易感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损者,如恶性病,使用大量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常见于婴儿或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组织胞浆菌病的症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主要侵犯肺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前者的症状轻,病程短,常自愈;后者症状重,淋 巴结及肝脾均肿大。有3个主要的类型:

  1.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

  ①急性无症状型:约95%的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可无症状。在流行区人群中,肺部可见许多钙化灶,但追问患者病史,却无明显症状。

  ②轻度感染型:“夏季热”,表现为明显的急性肺炎。

  包括发热,咳嗽和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儿童患者也常可表现为儿童样症状。体检和胸部X线检查有时表现为明显的急性肺炎。

  ③中度感染型:发热,表现为肺浸润或结节性病变。

  可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稍有发绀,间或咯血,有时可从痰及骨髓中培养出病原菌。X线检查可见肺野有多数散在的浸润或结节性病变,肺门淋巴结肿大,类似原发性肺结核。严重播散时如同淋巴瘤或其他肿瘤,病变吸收较慢,少数可纤维化、钙化。在原发钙化区中有一钙化点,是其特征。脾脏内可见钙化灶,偶尔也可见于肝脏内。有时成人肺组织胞浆菌病酷似结核。

  ④流行型:“地穴热”, 表现似急性粟粒性肺炎、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等。

  是一种肺部变态反应性病变。组织胞浆菌素皮试为阳性。主要见于吸入大量孢子的患者,潜伏期约7~14天,可有高热、剧烈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重度肝炎的表现。

  ⑤慢性型:发热,表现为肺结核。

  与空洞型结核相似肺部病变为特征。表现为咳嗽和呼吸困难加重,最终丧失呼吸功能。X线检查可见肺部空洞形成,常不易吸收,最终病变可波及全身。

  2.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①良性感染:常由原发性肺部感染播散引起,在脾、肝及其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有许多粟粒性钙化灶,愈合后形成与结核病变相似的钙化灶。

  ②进行性成人感染:进行性弥散性组织胞浆菌病从肺部经血流播散,不受正常的细胞介导的宿主防御机制的控制。以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受累为特征,表现为肝脾肿大,淋巴腺病,骨髓受累,并且有时会发生口腔和胃肠道溃疡,特别是慢性患者。

  ③儿童暴发性感染:严重症状最常发生在婴儿和免疫受损病人。多见于流行地区1岁以下儿童,仅有少数可自愈或治愈,多数于短期内死亡。

  少数病例可以转为慢性或表现为皮肤粘膜溃疡或肉芽肿,出现于口腔、舌、咽喉、胃肠、外生殖器或皮肤,骨和关节很少被波及。原发性皮肤感染甚为少见,如见于实验室工作者,但不治可愈。

  诊断

  主要根据从痰、周围血液、骨髓、淋巴结穿刺物、活检等标本中找到细胞内的酵母型菌,再结合临床症状和培养检查。显微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试验最终应以培养阳性来确证。

组织胞浆菌病的检查编辑本段回目录

  胸部X线检查、电子计算机体层照相术

  观察肺、肝、脾等脏器可有许多钙化点。纵隔组织胞浆菌病还包括纵隔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性纵隔炎。

  血清学试验

  对菌丝型抗原测定为1∶4和对酵母型抗原为1∶16,是疾病活动的有力证据。血清乳胶微粒凝集试验适用于早期急性感染。补体结合试验对播散性病例诊断和预后有价值。琼脂凝胶双相扩散试验比补体结合试验更具有特异性,但与芽生菌和球孢子菌病有交叉反应,因此必须同时作组织胞浆菌素、芽生菌素及球孢子菌素皮肤试验,以便鉴别。

  血清试验宜在组织胞浆菌素皮试前进行,以免因皮试激发效价升高,出现假阳性。组织胞浆菌素皮内试验阳性表示过去或现在有感染,适用于普查。

  病菌的涂片或培养

  痰、尿、血、骨髓、胸水及其他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分离出荚膜组织胞浆菌,或病理组织切片发现酵母型真菌。荧光抗体检查标本及组织切片中的病原菌有鉴定价值。

  活检:

  纤支镜活检和灌洗物培养有确诊价值,更适用于未钙化结节病灶和空洞型病变。浅表淋巴结活检,肝、脾、肺等穿刺活检对确诊很重要,但内脏穿刺宜慎重。

  显微组织病理学检查

  经特殊染色的组织标本(Gomori乌落托品银染色,PAS或Gridley银染色)可见巨噬细胞,血单核细胞或中性细胞内具有特征性成簇的,小而卵圆形的酵母菌。伴有艾滋病的广泛感染患者,外周血或血沉棕黄层经赖特或吉姆萨染色可见细胞内的酵母菌。用酶测定或放射性免疫测定,可从血清,尿,脑脊液或支气管肺泡洗出液标本中检出组织胞浆菌抗原。尽管有报道检测组织胞浆菌抗原是敏感和特异的,但已发现与其他真菌(如粗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巴西副球孢子菌,马内菲青霉菌)存在罕有的交叉反应。然而,该项检测目前只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的组织胞浆菌病参照实验室进行,其结果尚未被其他实验室重复。

组织胞浆菌病的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各个时期应与肺结核鉴别。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是由开放性的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播的带结核杆菌的气溶胶进行传播。

  急性期应与病毒、细菌性及其他真菌性肺部炎症以及弥漫性肺部纤维化、类脂质性肺部病变等相鉴别。

  急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有脾肿大、淋巴结病变、贫血及白细胞减少时,应与内脏利什曼病、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马内菲青霉病、痢疾、布鲁菌病等鉴别。

  出现皮肤及黏膜损害,应与肿瘤、孢子丝菌病、梅毒、细菌性蜂窝织炎、皮肤结核、弓形虫病或其他系统性真菌感染等相鉴别。

  必须与结核,类肉瘤,淋巴瘤或白血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肾上腺功能不全区别。

  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颇似血液病或结核病等,须加鉴别。确定诊断需作真菌检查。

组织胞浆菌病的注意事项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流行区:初到流行区的人,由于机体免疫力差,应特别注意预防感染。

  当你暴露在被鸟或蝙蝠感染的泥土中时,戴口罩或者呼吸器;

  污染地区喷洒3%的福尔马林。

  在实验室:应注意预防。可戴口罩或在可能有真菌孢子的地区洒水。

  在家居:在鸟笼、鸡窝等处常有本菌污染,应注意预防。

组织胞浆菌病的西医治疗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支持治疗

  急性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一般不需进行抗真菌治疗。只要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等支持疗法,即可逐渐痊愈。加强营养,给富有营养的饮食和适量的维生素B和C,必要时可输液、输血或血浆等。

  抗生素治疗:

  目前治疗组织胞浆菌病以氟康唑、两性霉素B、酮康唑、5-氟胞嘧啶等的疗效最佳。

  对于播散性病变、慢性空洞性病变、皮肤黏膜或系统性感染者,则应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两性霉素B、酮康唑、5-氟胞嘧啶等均有较好的疗效。首选药物是两性霉素B,对原发性病例,其总量应达0.5g,对慢性病例应达1~2g。对波及脑部的少见病例,可考虑鞘内注射。对心内膜炎患者,总量1~2g仍显不足,此时应与手术结合治疗。咪康唑、酮康唑及氟康唑等可口服治疗,副作用比两性霉素B小。

  对慢性型治疗可使组织胞浆菌培养转阴,病程变慢或停止,但不能改善纤维化病变。两性霉素B或伊曲康唑对本病有效,但复发常见。治疗严重的弥散性病例首选两性霉素B,较轻型病例可选用伊曲康唑。

  对有艾滋病的患者,由于最佳的治疗持续时间不清楚,因此,可用伊曲康唑进行无限期的治疗以防止复发。氟康唑疗效较差。间歇性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可用于对唑类药物不耐受的艾滋病人的长期抑制疗法。

  手术治疗:

  当经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停止发展后,对大的肺部空洞及肉芽性损害可考虑手术切除。为了防止手术时病变加剧或播散,可预防性地运用两性霉素B。

  (二)预后

  进行性成人感染可有贫血、白细胞减少、体重下降,同时发生肺部感染而呈大片实变区,常迅速死亡。1岁以下儿童多数短期内死亡。

   尽管曾在大量感染后有极少数的死亡报道,但急性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几乎都是自限性的.慢性空洞性组织胞浆菌病死亡由严重呼吸功能不全所致.未加治疗的进行性弥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死亡率>90%,并且常因误诊所致,因为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特别是艾滋病人,常很快发展成为致命性感染.

 

组织胞浆菌病的并发症编辑本段回目录

  严重并发症是很少见的。

  少数病例可以转为慢性或表现为皮肤粘膜溃疡或肉芽肿,出现于口腔、舌、咽喉、胃肠、外生殖器或皮肤,骨和关节很少被波及。

  肺部并发症:在肺腔壁的内层形成纤维组织,使肺部组织留下疤痕。肺部肿大,淋巴结肿大挤压了食道、心脏或肺部,影响它们发挥正常功能。

  继发肺部感染,如果感染扩散到眼部,眼组织胞浆菌病综合症可能导致失明。纤维增生性纵隔炎,最终可引起循环障碍。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组织细胞纤维瘤 下一篇职业倦怠症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admin
admi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